“三个创新“:材料学院深耕线上教学
时间:2020-03-11
疫情就是命令,育人分秒必争。面对2020春季学期全面开展的线上教学工作,材料学院迅速落实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线上教学工作方案的部署安排,精心布局、统筹协调,以“准、快、优”为衡量指标,第一时间组织并指导教师实施线上教学,深入推进全院线上教学工作,力求实效。
“准、快、优” 在线教学全面推进
材料学院从学院层面提早布局,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周密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及预案,层层发动,形成学院-教研室-教师三级联动、线上教学-课程思政-质量监控互相贯通的工作机制,积极创新,力求实效。
统筹协调,精“准”施策。材料学院班子提早谋划线上教学顶层设计工作,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院党政实时议事制度,对线上授课的目标定位、基本要求、推进方向、抓手以及考核指标进行了总体梳理,层层落实,统一推进。如,确立以教研室为主体,任课教师、辅助团队、领导团队三位一体的协同方案,层层推进和落实教师线上教学平台选用、备课、录课、答疑、授课、听课、考核的全过程。
应做必做,唯“快”不破。像疫情战场上的医护群体一样,材料学院始终把疫情就是命令,育人分秒必争的理念贯穿始终。为了摸清家底和推进线上教学,学院分早期、中期和冲刺期进行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线上教学困难情况摸排,学院党政实时讨论处置对策,限时解决,落实到人。针对教师的平台选用情况,第一时间建立了院内超星、MOOC、雨课堂教师群,邀请各平台技术支持、学院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院领导入群,协调三个平台高效运行,把教师们线上教学碰到的问题落实在第一时间、定点、对口解决。
质量监控,质“优”为先。教研室内以及同授课平台内,学院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针对自己在平台运行中碰到的问题主动在线交流,经验共享、集体突破。本轮线上教学,材料学院的“老教师”群体尤为感人。他们“学着”年轻教师的模样,趴在电脑桌前,一遍遍学软件,一点点录课件,一遍遍询问技术支持各种平台设置,只为让课更顺、质更优。授课阶段,为保障线上教学授课效果,材料学院要求领导班子带头听课,督导听课全覆盖。学院克服重重困难,院长、总支书记及学院干部切实完成了听课全覆盖、所有听课课程都提交了听课记录。
正是有了以上“准快优”一系列举措,材料学院拧成一股绳,最终实现了学院线上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这也坚定了材料学院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信心。
讲求实效 线上“主播”圈粉无数
线上教学质量好不好,全看“主播”肚里有多少货、讲得活泼不活泼。面对在线教学这一特殊教学形式,材料学院教师纷纷变身“主播”,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把线上课堂讲得风生水起、圈粉无数。
院长徐家跃讲授《食品材料学》课程,除在线授课以及录播课件外,为讲清楚食品与材料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这个问题的课堂互动讨论多达97条。学生们纷纷表示,没想到院长也成立直播达人,不光内容讲得透彻,课堂还十分生动,听完之后,课程内容如同印刻到脑海里一般,使自己理解很深。
徐春教授讲授“压力加工设备”和“孔型设计”两门线上课程。她不仅自己在第一时间完成线上授课,还根据自己使用超星和中国大学MOOC的体会,在金属系的群里给老师们开展超星平台的操作培训,指导如何建立超星课程等。针对学生没有教材的这个问题,她搜寻和使用超星强大网上资源,学习如何将教材放入超星平台课的资料里。为了获得更好的网上授课效果,她还学会了智慧树平台使用方法,对比了超星、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网上平台课程的优缺点,并主动向学院青年教师学习了腾讯会议、丁丁等直播软件,目前采用腾讯直播加超星和微信群三种方式同时使用来开展线上授课。考虑到网上授课没有黑板可用,徐春将所授课程的PPT教材全部重新做过,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单晓茜老师本学期的课程比较多,有时一天要上两次课两个班,她都在开课前完成学生签到。她说,没想到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能体验到教学效果,原以为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不如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但出乎意料的是,线上教学中学生的听课反响比线下积极得多,提问不断、直到下课后还有学生在微信群里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她互动。这是以往线下课所没有的。疫情给了教学新的契机,挖掘出了新的模式,体现出了新的效果。虽然师生远隔千里,但积极的互动让彼此忘却了距离。
窦允辰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六岁,一个才两岁。从线下转到线上教学,从教室里的三尺讲台变成家里的一张书桌,这是一次挑战。每天的备课,她只能见缝插针,待孩子消停了再开始。碎片化的工作时间是她的常态,但她的线上讲课却和线下课堂一样透彻生动,学生们在线上积极互动,普遍反映学习成效扎实。
盐溶于汤 课程思政在线深耕
结合本次疫情,学院教师积极把抗疫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活用教学案例,在线深耕课程思政教学,令学生们耳目一新、深受教育。
副院长贾润萍在讲授《材料学概论》时,立足材料专业、结合课程思政,为学生列举了口罩与防护服材料的选材和结构特征以及改性的实例,引发同学们思考:一线医护人员和普通老百姓对防护要求的区别。当同学们得知该实例正是贾教授团队与上海恒安聚氨酯股份公司在医用热塑性聚氨酯(TPU)材料的研究成果,并已向陕西省提供了100万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医用级防护服的原材料时,课堂上同学们自豪满满。
刘敏老师在《材料商品学》的线上课程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与抗击疫情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思政元素,以疫情中广泛用到的口罩为例,讲述口罩阻隔层中的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对防止细菌和病毒渗透的重要作用,引导同学们充分认识材料在保证商品质量和功能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国家需要之时主动发挥专业优势,提供专业支持,担当社会责任。
张英强老师在线上讲授中,为了结合专业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他把当下的防疫物资与高分子材料结合起来,与学生讨论抗菌材料,分析材料的组成、改性和应用。此外,他还利用腾讯会议和微信群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力满满。听了张老师的网课后,学生们纷纷说,没想到材料学在此次抗疫工作中能够起到这么关键的作用,看来学好专业知识,既是自我成才的要求、还能报效国家和社会,为全国人民战疫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持。
“三个创新” 线上教学大有可为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材料学院稳运行、抓质量,用“”三个创新“来助力学院线上教学渐入佳境。
教学内容创新。材料学院教师立足材料专业,结合时代需求,用疫情下的材料科学为引,拿课程思政开篇,将材料应用技术融入到本轮的线上教学中,大大加深了学生印象。学院教师们在线上讲授中,基本都注重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嵌入材料科技在抗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效。
教学方法创新。特殊疫情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材料学院师生采用了中国大学MOOC、超星和雨课堂三个线上教学主平台,结合百度、腾讯、钉钉、微信等辅助平台,用录播、直播等多种方式确保线上教学有序开展,学习形式多样。相比线下教学,教师当上了“人气主播”,班级学生当中“话痨”多了,师生互动热了,线上线下的作业也丰富多彩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悄然形成。
教学理念创新。2020年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关键的一年,7月份将提交自评报告,接受专家审查。材料科学系主任江国健作为责任教授之一,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付出很多。本次线上教学工作中,他从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角度出发,安排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介绍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此外,他结合专业认证指标点的修改,完善教学大纲和听课记录本的修订。学院各教研室也纷纷安排教师在线上教学工作中严格对照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对标指标点,根据能力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同时要求老师们保持足够的耐心,强化课堂讨论和一对一线上研讨,耐心解困释疑,对疫区同学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对家庭困难同学给予帮困,确保线上教学全员落实。
2020春季学期全面线上教学的高效运行,坚定了材料学院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理念创新的信心。学院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力争取得新的成果。
文: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