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应要闻

【光明日报】教育扶贫,要变“外部输血”为“自身造血”

时间:2018-02-12 

  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2月10日,07版
  原文链接https://gmrb.cloud.gmw.cn/gmrb/html/2018-02/10/content_6180.htm

  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战略的最基础、最关键环节,不仅体现在政策和思想层面,也深入落实在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从中央到地方,补短板兜底线,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扶贫合力,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就拿上海来讲,作为中国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显著成效。深深扎根祖国大地的人民科学家、复旦大学钟扬教授通过16年援藏的无私奉献情怀,树立了一座智力扶贫的不朽丰碑。他身兼西藏大学生态学博导,克服所有困难,走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收集可能上百年后会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种子,竭尽所学育人才,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史的多项空白,培养出了一批藏族科研人才,探索出了高端人才培养的援藏模式,帮助西藏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造血”机制,而且这一“造血”模式已经成功复制到了其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我所在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也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着眼于新疆地区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树立了“授人以渔”的教育扶贫理念,找准“贫根”,精准扶持。2014年,在充分调研新疆高校相关专业特点以及喀什地区建设单位和用工企业的需求后,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选派土木工程专业教授前往喀什大学,筹建南疆第一个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为新疆地区培养土木工程急需人才。该专业建成之后,第一届本科生还没毕业就基本被预订。为了能继续扶持该专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坚持定点扶贫不断线,持续选派专业教授前往喀什大学继续援建。目前该专业建设和转型发展成绩喜人,通过一个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建设和发展,为南疆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很好地发挥了教育扶贫的作用。
  此外,上海还通过来沪办班、组织专家赴当地讲学、挂职进修等方式,激发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跨越和转变。
大量事实表明,教育扶贫不仅是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更是赋予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手段。后脱贫时代,教育扶贫将是巩固扶贫成效、确保“真脱贫、脱真贫”的根本保障。我们应该超越脱贫攻坚战略本身,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高度来谋划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
  要重机制建设,切实发挥教育的反贫困功能。要建立社会合力共同扶贫的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好教育投入、教育政策、城乡二元结构上的不公平现象,使外来帮扶和内生成长的教育力量得到同频共振,实现帮扶效果最大化。同时,要通过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机制、教育扶贫成效考核评估机制、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等多元机制构建,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为教育扶贫提供坚实保障。
  要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教育扶贫,要把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点工程”。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发挥东部地区教育资源优势,围绕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研究,精准锚定贫困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在精准摸底基础上,对贫困地区的师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做到对症下药,形成推动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立足本地区实际开展校本培训,分类施策,培养扎根贫困地区贡献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
  要重人才培养,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培养造就一批批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立志摆脱贫穷落后现状的优秀人才,是实现从外部输血脱贫到内部造血脱贫转变的关键所在。对于贫困地区学生,要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帮助他们涵养志向,树立信心,养成优秀品格,引导他们基于个人职业诉求、兴趣特点、现实状况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符合地区需求又适合个人特点的发展路径,实现“智志双扶”的目标。对于脱贫过渡期的劳动力,要通过开展技能教育,扶起贫困户的脱贫智力和志气。同时,通过推进就业创业,发展社会事业,有效打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从而为真正摆脱贫困、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永续保障和不竭动力。
  (作者:宋敏娟,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