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应要闻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一分区赛在我校举办

时间:2018-07-27 

  7月23日至26日,由教育部高等利记体育,利记体育app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仿真学会和上海市教委联合主办、我校承办、上海电源学会协办的2018年教育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一分区赛上海市大学生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暨第三届中国(上海)智能创新论坛在我校奉贤校区举行。

  开赛首日,校党委书记刘宇陆教授到现场看望参赛师生并慰问赛事工作人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柯勤飞教授出席大赛闭幕式和智能创新论坛并致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桑标应邀出席闭幕式并讲话。副校长毛祥东教授主持大赛闭幕式和智能创新论坛

  柯勤飞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我校承办“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十余年来各地高校大学生在一起学习交流,拓宽了视野、锤炼了意志、增进了友谊,学会了用工程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系统观看待世界,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观察现象、多方位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提升了与他人交往的关联力和独立判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柯勤飞表示,走进新时代,国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强国,急需大量卓越工程师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她说,我们愿意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为青年学生搭建工程实践的平台,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希望同学们继续本着“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面向工程,追求卓越”的大赛精神,不畏难题,勇于开拓,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的状态迎接今后的挑战。

  桑标指出,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挑战面前,蕴含机遇,第三届中国(上海)智能创新论坛在当前背景下召开,有着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他认为,本次论坛专家报告提出了许多有关智能创新领域富大有见地值得研究的话题,为各高校的科技创新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对接平台,也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毛祥东在主持中指出,随着全球制造业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制造已成为我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依托,大赛和创新论坛的举办,旨在通过各项源于工业领域实际需求而设计的赛事,培养和选拔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企业所需的优秀工程人才,助力制造业装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开展生产方式的“智造”和高端产业的创造,助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爱尔兰理工大学等52所高校的219支队伍、800余名师生汇聚海湾,参加连续过程设计开放、逻辑控制设计开发、运动系统设计开发、智能创新研发等赛项。经过连续四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共决出128个奖项,我校获得特等奖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3个。

  在26日下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上海)智能创新论坛上,大赛创始人、中国仿真学会常委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仿真工程中心主任张贝克教授,大赛裁判组组长、上海电源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汤天浩教授,大赛裁判、西安交通大学丁宝苍教授分别做《面向智能制造的新工程师教育体系设计》、《船舶智能化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性能分析》等专题报告。

  上海电力大学黄伟老师、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王文卿同学作为参赛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作赛事感言。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钱平教授、党总支书记华容以及各赛项负责人、专家评委和参赛师生代表参加智能创新论坛和大赛闭幕式。

  作为教育部与西门子合作框架下的国家A类竞赛、教育部财政部质量工程资助竞赛、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果、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联盟核心赛事,“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已连续举办十一届。以培养技术创新、经营意识和人文情怀兼备的新工程师为理念,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面向工程,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构建“问题空间”,以运动的方式,为培育面向智能制造的未来新工程师营造一种竞争的第二课堂是该项挑战赛的独特特征。近年来,赛事不仅成为了各高等院校师生之间和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平台,也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